文字

关不掉的收音机

 

张弛——原楚天广播电台DJ,从1994年4月8日到2001年8月底主持《关不掉的收音机》。这档节目虽然我一共就听过2期,但对那个声音一直念念不忘至今。

记得我第一次听他的节目,是在他出国留学前的那个夏天。收音机中传来的很有特点的磁性嗓音让我一下子就记住了他。很快,张弛离开了电台,这档节目我就再也没有听过了。

现在的张弛,已恢复了本名:张武宜。身份是香港中文大学传播学哲学博士候选人。在公开场合他曾说过,“张弛”对他来说只是个过去时。

以下是我摘录的楚天都市报《悠游》周刊主编段砚的博客原文:


2008年4月8日,《关不掉的收音机》14周岁生日。翻出几年前采访张弛的文章,贴在这里,与知道这个日子的朋友分享。

这是见报前的版本(两年来,我的电脑重装过无数次,能留下它,实属不易。庆庆姐姐编辑过的见报版本,百度一下2006年4月6日《楚天都市报》29版就能找到。)

张弛只是一个过去时

  • 采访 张庆 段砚
  • 时间 2005年6月5日、2006年4月4日
  • 地点 汉口民众乐园必胜客餐厅、武昌水果湖王牌咖啡
  • 口述 张弛
  • 性别 男
  • 年龄 33岁
  • 学历 研究生
  • 职业 唱片业研究

阅读提示

如果你出生于70年代中后期或80年代初期,你在学生时代有听广播的经历,知道《关不掉的收音机》。那么,今天“讲述”的主人公,你一定不会陌生。他,便是这档曾经陪伴我们成长、影响了无数人的节目的主持人,这些年来你们记忆里一直不能抹去的——张弛。

和很多读者一样,关于张弛的记忆,要追随到最青涩的中学时代。在那些辨不清未来的日子里,无意中从电波里听到了张弛主持的《关不掉的收音机》,他那极具穿透力的磁性嗓音和对音乐的敏锐感受,令人不知不觉间缓解了纷乱茫然的情绪,让单调的校园生活有了些微奢侈的诗意。

于是,从中学听到大学,从晚间档听到午间档,从《关不掉的收音机》到《我的大学》,一路断断续续地追随他的声音,成长。直到2001年8月底,张弛离开电台,远赴英国求学。

此后,很少有张弛的消息,而我也几乎不再听广播。更不曾想到,还有机会面对面地听他“讲述”。

2005年6月3日,我到一所外语培训学校办事,看到校门口贴着该校当晚有一场题为《我在非洲做志愿者》的讲座海报,演讲者是“原楚天广播电台著名DJ张弛”。

“张弛不是在英国吗?”我好奇地走了进去。张弛穿短袖T恤,长发,有一张并不英俊,但同他的声音一样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脸。从他的演讲中,得知他已于2002年获得英国利物浦大学流行音乐管理硕士学位;2003年,自费赴非洲加纳做了半年义工;现在的身份是,香港中文大学流行音乐研究助理,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中国代表处项目官员……

想起从前在节目里,张弛天天与我们共勉的话:“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穷人家的孩子,我们必须勤奋,必须挣扎,必须浪漫,必须幸福。”这些年,他已经做到了。

讲座结束听众退场的时候,我看见有人跑上前围住他,久久不愿离去,看样子恐怕都是当年听过他节目的吧。在远处,我听不清他们的谈话,只见他始终面带微笑地跟大家签名、合影,亲切、随和。

我是最后一拨走向他的人,我说我曾经也是他的听众,现在做了记者,如果他愿意,我期待他给我讲述这些年的经历。他短暂地思考,在我的采访本上留下了手机号码。

因为他两天后就要离开武汉,6月5日下午,利用他在录音棚做玛丽斯特普宣传片的间隙,我们有了这次采访。

只是,采访他的文章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见报,一拖将近一年。上个周末,我突然心血来潮,到张弛的论坛“潜水”,才想起4月8日是《关不掉的收音机》12周岁的生日,虽然这个节目早已不存在了,但我发现很多人的心里仍旧留着它的位置。今天,在这个早春时节,就让我们一起沏一杯春茶,一起回忆一个与青春有关的声音吧。

时势造英雄

记得去年6月3日,张弛在讲座的开始,介绍自己说:“我叫张武宜,这是本名,张弛是我过去做DJ时用过的名字,不能代表现在的我。”讲座结束,有听众要签名,他大笔一挥写下“张武宜”三个字递过去,那人不依,说:“能不能签‘张弛’?”他有些尴尬地笑笑,边添上那俩字,边解释:“张弛已经是过去时了。

后来与他聊天,我也不愿改口,还是习惯称他“张弛”,他再次微笑摇头,强调:“ ‘张弛’只是一个过去时。”

“但是,人或多或少总会被过去影响,何况你的过去那么与众不同?”我固执地引导他。

他有稍稍的犹豫,但我知道他不会拒绝回忆。

我是2001年8月31日,离开过去工作的电台的,因为到英国留学。其实,在进电台之前,我就有过出国的想法,只是没料到,自己会一发不可收拾地做了9年DJ。应该说,这9年,我工作得非常放肆,也玩够了。

“我说的这种‘放肆’是一个褒义词。”张弛解释性地抬头看我,我点头:“很多人都见证了。”

我从小心野,好奇心也强,喜欢新鲜的东西。最终选择离开,是为了去另一种环境中,重新审视自己。而且,那时候,我已经快30岁了,我一直认为男人不应该总在舞台上跳来跳去,觉得自己应该冷静下来去做一些更男性的事。

也有人问我,你当了这么多年受人追捧的主持人,放弃不可惜?我只想说,时世造英雄。如果重新来过,我很难做到当年那个位置。《关不掉的收音机》很火的时候,资讯、娱乐远不及今天这样发达,是武汉高校云集的文化氛围,注定了当年电台流行音乐的受欢迎度。

穷并快乐着

在英国,我读的是利物浦大学音乐工业方向工商管理硕士(MBA In Music Industries),当时全世界只有这一个学校提供这个专业,现在他们也取消招生了。很幸运,我赶上了末班车。毕业后,我申请去非洲加纳,做了半年义工。

这里,还得插说一段,去加纳之前,我通过互联网认识了香港中文大学冯应谦博士,他也是一个喜欢流行音乐的人。我们因此保持着联络。2003年,我回国的时候,一贫如洗,他刚好得到了香港特区政府的一笔研究基金,便邀请我做他的研究助理,采访传媒、唱片以及娱乐产业的经营者,进行华语唱片工业研究资料的收集、整理工作。这是我迄今在国内做的主要工作之一,它让我的人生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,同时,也让我在经济上喘过气来。

张弛轻描淡写地告诉我,关于留学生活的细节,以及他这些年确实不能用寻常来概括的经历,我忍不住问他:“在国外,你吃的最大的苦是什么?”

他坦言:“没有钱,加上学业上的压力。”

我去英国的全部费用,是找银行借的15万元贷款。交完学费,日子就非常拮据了。以前在国内,出门办事是很难想到要步行的。在英国,为了节省钱,我常常会以步代车。

我的英文底子到了国外也很不够用,而且我念的专业很少有中国学者涉足,同学中也没有会说中国话的,我几乎找不到中文版的资料和可以对话的人,一开始那种压力可想而知。

但是,总的来讲,在国外的生活,快乐多于其他。大量的阅读,交朋友,还有异乡的那些街道,房子,酒吧,甜食,咖啡店靠窗的静静的桌子,擦肩而过的优雅傲慢的人,让你很快就能沉迷在独自一个人面对世界的乐趣里面。有时候,遇到来自富裕家庭的同学邀请上好的餐馆或买名牌,我会直接告诉他,我没有钱,很坦荡,也很开心。

到了非洲,我先是在加纳的一个乡村小学教地理,后来在加纳第二大城市库马西教中学常识,又结识了很多新朋友,视野更加开阔起来。当然,因为是去做义工,一切都得自费,我过去在《关不掉的收音机》的同事万菁借了我4000美元,否则,我去不了非洲。

所以,我总说自己很幸运,在人生的每个节骨眼上都有人帮了我一把。

切皆有可能

我问张弛这些年他身上最大的变化是什么。

“在生活上更勇于放弃和尝试。”他说。

在外面看的东西越多,就越不想局限自身。我喜欢变化,就像当年离开电台去国外读书一样,2004年,在香港学做研究之余,我通过向联合国艾滋病工作规划署申请,得到了担任玛丽斯特普国际组织中国代表处项目官员的兼职工作。我的主要项目是制作和主持以预防艾滋病为主题的电台节目,并将它普及到河南和陕西。

因为工作需要,我搬到了北京。我与在英国留学时的同学合组了一家艺人管理公司,目前基本上已经拿到了Westlife(西城男孩)亚洲的商务开发代理权,8月底会去英国给他们拍摄一些专门为中国歌迷的宣传照片和VCR,所以未来的半年会非常忙碌。也有打算,06年重返校园。

我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,自己将来是会继续做音乐传媒相关的工作,还是能当一个学者,生活对我最大的吸引就是“一切皆有可能”。现在,我每个月还要还3000元的银行贷款,我自认为不是一个为钱工作的人,我把现在所做的一切,视作一个学习和享受的过程。

一个已过30岁的男人,从事过感性和理性的许多工作,常穿梭于亚、非、欧三大洲,有一把磁性迷人的声音,推崇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。这样的人,对爱情一定也有着独特的品味吧?

“能说说你对爱情的观点吗?”采访接近尾声时,我问张弛。

“我在这方面很乏味。”他回答得非常流利。

也许是我太爱自己了吧,一直都很享受这种单身的状态。总觉得现在很多人都太缺少对爱情的忠贞,太多世俗的影响,让你总是去想很多东西。我向往的是那种干净透明的爱情,两情相悦,彼此尊重。

相应的,人的工作和生活态度也应该如此。一旦认定就认认真真去对待,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。否则,就不要盲目触及,疲于应付。

采访后记

自那次采访后,张弛又开始满地球的转悠。此后与他的联系,仅限于电话和邮件。4月4日,张弛结束穿越直布罗陀海峡之旅,回到武汉。不久,他将赴香港中文大学攻读视觉文化专业的博士。

我的碎片

我的电脑里一直保存着一张CD《青春的记忆——张弛广播生涯回顾》,那是《关不掉的收音机》八周年时,一群喜欢张弛的听众自发策划、制作的张弛节目资料纪念碟。写这篇稿子的时候,重新找出来听,也很想像他们那样,为喜欢张弛的听众做点什么,却发现除了能回忆起自己与张弛相遇的一些片段外,好像写不下来什么。

一晃,我们通过电波认识张弛都已经12年了。想起张弛,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上中学时的情景,每天下晚自习后,回家匆忙洗漱完毕,躺在床上,那个古老的收录机里刚好传来《关关不掉的收音机》“傻傻的我在痴痴的等”的版头,于是,一天的疲劳飞到九霄云外。怕睡在隔壁房间的父母听到这边传出的动静,便将音量调到最小,多艰险的环境,心里却有一种刀口上舔蜜的幸福:)

有着同样记忆的,相信不止我一人。这些曾经青涩的学生们,如今早已步入社会,每天朝九晚五地在这座城市里辛勤耕耘。

好几次,和不同的人聊天,不知怎么把话题转到了武汉的DJ,我惊讶原来有那么多人和我一样,都曾经被同样的声音感动过,一时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,大家在回想张弛的片段里,缅怀自己的青春。

这几年,有人长大,有人变老,张弛的声音也越来越远。但是,我相信,这个城市里,一定还有人记得他说过的话:“热爱音乐是一种动人的生活方式”。


  • 入群请加微信:waasaa888  (注明挖沙)
  • 欢迎关注本站微信小程序挖沙+ 
  • 「智能笔杆子」@基于人工智能的AI平台:电脑端微信端小程序
  • AI论文好手」@论文一键写作平台:电脑端 微信端

(长按识别或扫一扫)

小玥
我还没有学会写个人说明!
查看“小玥”的所有文章 →

5 条评论

  1. 这是我们70后欣赏流行音乐的一个窗口,在闲暇时光里听听一个有着磁性声音主持人的音乐节目,好怀念他的音频节目,如果有他的节目音频希望发我一份,谢谢。

  2. 麋漉

    求上传他的节目~.~

  3. 一粒沙

    想听听。

    • 小玥

      我有音频,不过是节目翻录的卡带,然后卡带再转的。音质奇差无比,想听可以发给你。

      • 1999

        你好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