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些日子,因为购书之巧,第一次亲临特区老书城,深圳书城。短暂的闲逛,没有多少翻书阅读的欲望。传闻中这里应是每逢周末门庭若市,买书的人站满过道,看书的人坐满楼梯。我所遇见的可能是书香犹在,人气不足吧,依据是可靠的数据分析,我曾无数次路过,就去过一次。
在深圳这座阅读城市,我不算个爱好阅读的人,对老书城的冷清所作分析应该跟大多人一样。其一,以前的人太闲,可消遣的方式不多。其二,现在的人很忙,可消遣的方式太多。这个周六,朋友圈就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可靠的数据分析,有图有真相。发了朋友圈的,驾车外出旅游的,看电影的,品尝美食的……当然也有不少朋友给我提供了许多励志感人的心灵鸡汤,我自然也会无私地分享转发。移动互联网的兴起,指尖上的阅读成了现在大多数人的阅读选择。从高中时代拥有第一部智能手机起,大抵10年前,我阅读过的大多数作品都是依托网络之便。
不少人担忧纸质阅读的消亡,我倒不在意,无论是纸质阅读,或是电子阅读,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阅读需要。科技的进步超乎我们的想象,再便捷的电子阅读并不是对所有人都适用。到了一定的阶段,你就会对所有电子阅读由依赖到摆脱。毕竟,屏幕里的文字还少了那么点厚实感。最近,悄然兴起的西西弗书店已经在深圳开了第三家分店。我之前没有在书店作长时间阅读的经历,最近一段时间却保持了每周去一或两次西西弗的记录。三家西西弗书店分别在深圳商业气息最旺、人流量最多的东门商业街1234SPACE、万象城和福田的购物公园。三家书店我都去过,人流量不能说是火爆,但那里的读者大多数都是在那停留很长时间,人多时你几乎很难等到一个座位,甚至还出现了霸位情况。
那里很特别吗?第一次有关于它的描述还是在学生的作文中出现的,去年9月份,第一单元的习作写“我读书的故事”。那个学生的习作水平一般,但是他对西西弗的描述却打动了我,他对西西弗的喜爱是平淡的,也是真实的,所以毫不犹豫给判了A+。第一次去西西弗还是去年11月份的时候,看了啥书,记不清了。一般人们都会想到用“文艺小清新”来形容这家书店,我并不完全认同,文艺小清新是一个很容易画线为界的词。“西西弗书店”这名字一定是包含深意的,如果你愿意去了解并思考它。西西弗名字源自于希腊神话,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,就让他不断地把巨石滚上山顶,石头一到山顶又会马上滚下去,这该是多么令人绝望的惩罚。西西弗看到石头滚下来时,他不得不把它重新滚上山顶,每次他都回到山下,迈着沉重而整齐的步子,走向他永远不知道尽头的痛苦。然而当他离开山顶,渐渐沉没在诸神的领地时,他是高于他的命运的,他比那巨石更坚硬。书店创始人不就用这样的故事告诉我们的读者在这浩瀚的书海中,人在不断地阅读中,最终获得高于生活的意义吗?那天在西西弗,之后每一个周末,男的,女的,少的,老的,坐着的,站着的,走着的……形形色色的人,互不相识,在这不大不小的书店,看一本别样的书,喝一杯普通的咖啡,时间不紧不慢。阅读本不需要崇高的目的,书籍给予的礼物最好是自由的想象。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是西西弗,只能反复推那巨石,那我们必是痛苦的大多数。如果我们能是西西弗,还能反复推那巨石,那快乐的又何止是少数。
一周148小时中,有一、两个小时,我能做一个普通的读者,随心而读,且不论深度还是浅层,有书便成了。14年的最后一个下午,校园里,台上欢歌乐舞,我和沙师兄,聊了什么,忘了,一个女老师突然问起:“挖沙是什么意思?”好久没听到这么问的人了,“专业挖沙,服务大家。”是被突然关注的欣喜,还是回答多次之后的自我调侃?后来只是觉得,我说得再好,还不如你自己的喜好。借着西西弗说这事,挖沙是什么?我不说,你来了,便知了。因为你是读者,也是作者。
(文:深圳,见闻)
(长按识别或扫一扫)
读着你的文,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。一个好久好久没有的感觉。
那打动你的,一定是,你原本心有涟漪~
在深圳的时候周末总会去中心书城,找两本书,找个角落,饿了就去地铁口那边买两个咖啡面包,一坐就是一天,出来的时候,外面广场上还会有乐队,听会歌,回想起来好是惬意
阅读是一种诗意的生活方式
挖沙是什么 😳
是诗,是小说,是散文